养殖人必看,互联网中文知识库!

养猪网 养鸡设备 鸡场设计图

养殖好项目,养殖业什么最赚钱,养殖创业,养殖人必看

热门关键词: 今日生猪价格  as  党章  王祥喜  
母猪 | 大白 | 长白 | 二元 | 杜洛克 | 排行榜 | 猪病用药 | 棉粕价格 | 菜粕价格
| 氨基酸价格 | 蛋氨酸价格 | 赖氨酸价格

首页 > 农业知识 > 正文

风信子怎么水培,繁殖方法是什么

来源:农业知识 www.yangji120.com/nongye/ 发布时间:2021-09-06

风信子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花卉品种。它的花是蓝色的,有两种繁殖方法。一种是水培培养,另一种是土壤培养。繁殖时,选择较饱满的种球,然后注意及时补充营养,才能使风信子花开的繁茂。那么风信子如何进行水培呢?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了解!

风信子怎么水培 繁殖方法是什么

水培时间和种球选择

水培风信子应选用种球,一般以饱满的种球为好,种球表面应无病虫害。最好在11月至次年2月进行水培。

水培容器的选择

风信子的鳞茎可以保存在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中。在繁殖过程中,你可以看到风信子的生长。在繁殖之前,切掉1/4的塑料瓶,然后将其倒置在容器底部形成漏斗。将风信子的种子球放在里面,以确保根系能够吸收水分。

水培温度和环境

在容器中加入清水后,将风信子的种子球固定,然后将其放置在有散射阳光的地方,以确保散射阳光持续2-6小时,风信子可以开花繁茂。然后,确保风信子能够在10~20℃的环境中生长。如果温度过高,风信子会提前开花(缩短花期),然后在环境温度合适的地方繁殖。

水肥管理

培育风信子时,应每隔一周更换一次水,并添加一些杀菌剂,以确保风信子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。风信子的根不能全部浸没在水中,保持1/3的根在水面以上,然后每2-3周向水中添加营养液,以确保风信子花开花和繁茂。

修剪

风信子在繁殖过程中应适当修剪,尤其是脆弱或患病的叶片。最好在换水时一起处理,以减少养分浪费,并为开花准备根系养分。

以上就是风信子水培的全部细节。如果你想养好风信子,应该做好科学的养殖管理。

全国猪价

相关推荐

吊金钟怎么摘心

吊金钟别称铃儿花、倒挂金钟及灯笼花等,形如倒挂金钟,故而得名吊钟花。吊钟花蜜为蜂鸟的主要食粮之一。那吊金钟怎么摘心? 吊金钟小苗生长到10cm左右进行第一次摘心,促进新的枝芽生出。当新的枝条长出8片叶子时进行...

2022-11-16

广玉兰怎么施肥

春季施氮肥,如尿素等,起到提苗的作用。夏季花后可以施点复合肥,补充营养,促使花芽分化。秋季一般就不用施肥了,冬季施有机肥,为来年的生长做好准备。施肥采用穴施,在树根的周围放射性的开三个沟,将肥料放入放射...

2022-11-15

土蜂怎么过冬

土蜂可采用抱团取暖的办法来过冬。当巢内温度低于13℃时,它们就互相依靠。围着蜂王紧紧结成一个球形团,防止降温,互相取暖。温度越低,它们结团越紧。在最冷的时候,蜂球内的温度竟能保持在二十度以上。...

2022-11-15

耕地怎么施肥

深翻土地之际需要施一些基肥,等植株慢慢生长后再进行喷灌。耕地种植品种不同,施肥量也不同,根据日常生长情况酌情施加氮肥;施肥完成后要注意浇水量的控制。...

2022-11-15

花儿怎么施肥

给花儿施肥要根据具体种类以及生长情况来进行。观叶型植物可以多添加氮肥,观花植物可以调节肥水比例;生长期间如果植物叶子颜色暗淡,要及时补充肥料,每次施肥后及时浇水。...

2022-11-15

炭灰怎么施肥

在使用炭灰施肥时,需要将一些颗粒比较大的木炭块筛选出,最好是用工具将其弄碎之后使用。或是提前将其磨成粉状,这样方便后续工作。炭灰施肥多用在绿植中,用量不宜过多。...

2022-11-15

怎么给墨兰施肥

墨兰施肥需要根据季节以及生长情况而定。秋天和冬天由于气温较低,墨兰生长速度变慢,可以20天为周期使用一次肥料。春天温度适宜,施肥约一个月一次。施肥时可以配合浇一些清水。...

2022-11-15

盆栽桃怎么过冬

种植盆栽桃树在过冬时,可以将盆栽桃树移到室内养护,也可以将盆栽埋入地下养护。冬季桃树会进入休眠期,但是这个时候也要为它适当进行浇水,一般半个月左右浇一次水就可以了。注意控制好养护环境,不要让温度忽高忽低...

2022-11-15

林蛙是怎么过冬的

林蛙基本上越冬方式是在水下越冬,人工养殖的林蛙一般在专门搭建的越冬池进行冬眠,而野生的林蛙一般潜藏在较深的水体中进入冬眠状态,以躲避寒冷的冬季,度过休眠期。...

2022-11-15

比熊怎么过冬

挑选营养均衡的狗粮,保证比熊运动量,避免受凉淋雨,狗窝放在家里温暖的地方,避开通风处;控制比熊的食量,狗窝内铺好毛毯或厚毛巾,家里常备益生菌;外出活动时保护好比熊的脚掌,回家后用热毛巾擦拭,检查有无异物。...

2022-11-15
点击查看 农业知识 更多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