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,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我国及许多国家和地区。然而,获取白芨的传统方法是以收集和消耗大量植物资源为代价的。当采集和消耗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,必然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。那么我们看看今天如何人工培育大量白芨。 苗床处理 将沉淀物放在最下层,沉淀物层高4cm,喷1%多菌灵,在沉淀物上放置营养*层,营养*层高6cm。 外植体的选择与预处理 以白芨假鳞茎上的芽为培养基,去除白芨块根,分别用洗涤剂和自来水冲洗白芨小茎。在自来水下冲洗20分钟后,用75%酒精处理30秒,切下外植体变色部分备用。 丛生芽诱导 白芨小茎用刀切2~3次,切深1~3.5cm,加入含0.4%赤霉素、0.5%多菌灵、0.8%6-苄氨基腺嘌呤的诱导液中8分钟。白芨的小茎放在苗床上,刀朝上。培养温度为23-27℃,光照强度1200lx,湿度70-85%,培养时间20d。 白芨幼苗根茎培养 每周喷施含1.0%萘乙酸和0.5%多菌灵的育苗培养基2次,每亩喷施100kg,培养温度23-27℃℃, 光照强度1000lx,湿度70-85%,培养18天。 白芨分株培养 取出白芨的小茎,用刀将芽分开,但不要损伤与芽有关的根系,放入植物灰中,搅拌20分钟,移栽到富营养化植物中。培养温度为23-27℃, 光照强度为900lx,湿度控制在70%,25天后移栽成活率在90%以上。 后期管理 每年4月左右移栽后,6~9月用两层遮阳网覆盖,滴管补水。进入11月后,采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水,田间湿度控制在60%;温度控制在25℃. 第二年3月,除膜,按上述方法进行白芨栽培管理;如有黑斑,喷70%甲基托布津湿粉1000次;根结线虫病采用3%呋喃丹颗粒剂灌水;缺肥时,应在开花后至8月中旬施一次磷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