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人必看,互联网中文知识库!

养猪网 养鸡设备 鸡场设计图

养殖好项目,养殖业什么最赚钱,养殖创业,养殖人必看

热门关键词: 今日生猪价格  as  党章  王祥喜  
母猪 | 大白 | 长白 | 二元 | 杜洛克 | 排行榜 | 猪病用药 | 棉粕价格 | 菜粕价格
| 氨基酸价格 | 蛋氨酸价格 | 赖氨酸价格

首页 > 农业知识 > 正文

五味子药害症状是什么,有哪些补救措施

来源:农业知识 www.yangji120.com/nongye/ 发布时间:2021-07-02

五味子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中药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和广大农民的喜爱。但是,大多数苗木由于药物损伤而枯萎死亡,因此必须引起重视。那么如何补救五味子的损害呢?我们来看看细节。

五味子药害症状是什么 有哪些补救措施

除草剂漂移

除草剂漂移危害是指除草剂在周边农田使用时,由于风力漂移对五味子造成的危害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首先是喷雾风比较大,使其飘浮。二是除草剂沸点相对较低。在高温、化肥和水分的蒸腾作用下,气态除草剂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,飘移到五味子上凝结,造成危害。除草剂漂移的特征是叶缘白化、浸水,然后是褐斑。最后,叶子被烧焦、枯死,严重时会导致新叶卷曲、萎蔫、脱落。也会影响授粉质量,出现花而不果的现象。在果实期会发生落果,轻则减产,重则不减产。

土壤残渣

在三嗪、磺酰脲、咪唑啉酮等长期残留除草剂使用两年的地块上不宜种植五味子。如果两年前不能立即使用除草剂,除草剂的危害可能会很严重。结果表明,土壤残留药害多为慢性药害,症状不明显,不会造成植物死亡,但会严重影响五味子的产量和品质。

补救措施

发生化学伤害后,应及时清除褪绿和异常枝叶,以减少化学物质对植物的渗透和传导。在适时耕作松土、增加磷钾肥施用量、促进根系发育、增强植株抗逆性的过程中,最好保持叶面喷施化肥,以减轻化学伤害。也可用于化学伤害后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反向调节,也可使用锌、铁、钼等微肥促进植物生长,减少化学伤害。农田休耕期土壤残渣可采用沃安处理。可加水搅拌2000次,搅拌均匀后喷于地面。耕作后,农药残留可以完全降解。

以上是五味子的症状及补救措施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全国猪价

相关推荐

牛吃玉米秸秆中毒症状

玉米秸秆可以粉碎成草粉,在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饲喂牛代替青干草饲料,喂饲效果非常好,但是若是吃了发霉的玉米秸秆却会导致中毒,那牛吃玉米秸秆中毒症状是什么? 牛吃玉米秸秆中毒若是较轻的会拉稀,中毒较重会脱水,...

2022-10-24

蓝莓施肥过量症状

蓝莓施肥过量时叶片萎蔫,叶缘干枯,易造成减产,生长受抑制,植株受害甚至死亡。此时,最好将蓝莓根系附近的肥料刨去,换上新土。或者直接用清水进行冲施,以稀释根系周围的肥料浓度。...

2022-09-01

地老虎的危害症状、特点及防治方法

地老虎又名土蚕、切根虫等,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。地老虎的危害症状、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: 危害症状:3龄前危害叶片,3-6龄咬食叶柄、枝条和主茎,后期咬食果实块茎。特点:种类多,分布广,每年发...

2022-08-04

葡萄白腐病症状

葡萄白腐病是生长期常见病害之一,果梗和穗轴上的病部会出现水浸状近圆形病斑,最后腐烂变成褐色,并会蔓延至果粒上,从而使果实变褐软烂,影响种植效益。...

2022-07-22

西红柿根腐病症状

西红柿是一种常见的果蔬,在我国栽种广泛,深受大家欢迎。西红柿生长过程中,常常会受到病害侵袭,那根腐病症状有哪些? 西红柿根腐病症状早期不明显,后期随着根部腐烂加重,上部叶片开始出现萎蔫、变黄,根皮变成褐色...

2022-07-22

燕麦坚黑穗病症状

燕麦坚黑穗病主要为害种胚和颖片,种胚和颖片会被毁坏,里面会长满黑褐粉状物,也就是孢子堆,然后外面会有一层污黑色薄膜,不容易破损。...

2022-05-22

枣褐斑病症状

枣褐斑病又称为黑腐病,是重要病害之一,在发病初期,果实会出现浅黄色不规则性病斑,并逐渐扩大,局部会出现凹陷或者皱褶,并最后果实变成黑褐色,失去光泽,并提前脱落。...

2022-05-22

小麦药害还能恢复生长吗

中国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,小麦生长过程中,如果出现杂草、病虫害会喷施农药。那小麦药害还能恢复生长吗? 小麦药害不严重,还能恢复生长,此时要适当喷施激素类或植物动力的药剂来缓解药害,恢复生长。如果小...

2022-04-28

桃桑盾蚧症状

桃桑盾蚧是通过刺吸式口器进行为害,会寄主在枝条上,吸食枝条中的汁液,病情较轻时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,如果不及时防控,会出现枯枝以及死树的情况。...

2022-04-11

桃阿尔泰狗哇花症状

桃阿尔泰狗哇花属于杂草,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或防除,会与桃树争取肥分、水分、光照等,从而影响桃树的生长,降低产量。...

2022-04-09
点击查看 农业知识 更多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