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人必看,互联网中文知识库!

养猪网 养鸡设备 鸡场设计图

养殖好项目,养殖业什么最赚钱,养殖创业,养殖人必看

热门关键词: 今日生猪价格  as  党章  王祥喜  
母猪 | 大白 | 长白 | 二元 | 杜洛克 | 排行榜 | 猪病用药 | 棉粕价格 | 菜粕价格
| 氨基酸价格 | 蛋氨酸价格 | 赖氨酸价格

首页 > 农业知识 > 正文

泥鳅的养殖技术和建池

来源:农业知识 www.yangji120.com/nongye/ 发布时间:2021-01-15
养殖泥鳅的池塘应池深80至100厘米,水位保持在30至50厘米左右,周围设好防逃设施,清塘肥水后进行放养,生长中加强饲养管理,并适量追肥培肥水质,同时防治好病虫害。

泥鳅吃什么饲料

泥鳅吃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。动物性饲料包括动物内脏、蚯蚓、黄粉虫、小鱼、小虾、蝇蛆等,植物性饲料包括玉米粉、豆渣、米糠、麦麸、水草等。

泥鳅养殖环境

泥鳅养殖环境中的水体一定要充足,水质要良好,并且溶氧量要较高,水质PH值应在7至8.5,养殖环境的底肥以壤土最好,水温适合在18至18度之间,水体中的微生物、动植物以及有机碎屑应充足。

泥鳅养殖环境

泥鳅养殖环境光照应保持良好,温暖且通风,水质要清新,水源要充足,进排水较为方便,池底土壤应为中性或微酸性,并为黏质土壤。

一亩泥鳅一年赚多少

一亩泥鳅一年能赚14000至16000元左右。泥鳅养殖周期大概100元左右,因此在多数地区可以实现一年两季养殖,所以一年下来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。

养殖泥鳅的风险大吗?

养殖泥鳅的风险不大。泥鳅是生活中常见的水产品之一,因为营养丰富、口感鲜美而被人们所喜爱,素有“水中人参”之称,所以只要养好了,不用愁销路。

全国猪价

相关推荐

高密度麦穗鱼养殖技术

麦穗鱼是鲤科、麦穗鱼属鱼类,体细长,稍侧扁,尾柄较长,腹部圆,头小而略尖,上下略平扁。那么高密度麦穗鱼养殖技术是什么? 高密度麦穗鱼养殖投放密度为8-10尾/亩,放养前要提前7-10天将池塘消毒,可以投喂油糠或者...

2022-11-09

知了猴的养殖技术

知了猴一般指金蝉。由于知了猴风味独特,营养丰富,有良好的药食保健作用,很多人都会学习相关养殖技术,待其成长后做成美味佳肴食用。那么,你知道知了猴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? 知鸟猴在养殖时初期的种源可自己采集,每...

2022-11-09

旱鸭养殖技术

养殖密度要根据旱鸭大小来定,不能太过密集。根据养殖数量和园区面积划定轮放区,然后用50cm左右高度的尼龙网围城几个轮放区域。雏鸭放养从四周龄开始,喂食早晚一次,按照早上半饱晚上喂足的原则。成鸭以杂草、野菜、...

2022-11-01

西洋鸭养殖技术与防治

雏鸭时期要在1日龄内饮水之后再开始,将饲料放在麻布上,让其自由采食,定期更换麻布。等到中期采食量开始变大,除了全价料外还可增加青菜、青草等料。管理上要公母分开且分群养殖,每群100-300只左右。此时期要断喙和...

2022-11-01

豆丹养殖技术

豆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,幼虫俗名豆丹,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,虽然是一种虫,但是其蛋白质极高,在有些地方是一道美味。那么,豆丹养殖技术是什么? 豆丹幼虫以7月下旬至8月初大豆结荚初期放养为宜,早的可提前到7月上...

2022-10-31

养马蜂窝养殖技术

收集蜂群:每年的9-10月份时,马蜂会脱离旧巢迁移到新的场所,此时可以使用捕虫网将迁移的马蜂群收集起来,再将它们放入准备好的蜂笼之中,并将蜂笼放置在建设好的蜂棚中。饲养管理:气温回升到10℃以上时,投入苹果、...

2022-10-27

黑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

黑鱼是市场上较受欢迎的鱼类之一,刺比较少,肉质十分细嫩,在各地都有养殖。下面一起来看看黑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。 养殖技术:选择光照条件好、排水方便的池塘,面积在3亩以上,做好防逃措施。池塘用生石灰消毒,引入8...

2022-09-21

广西有泥鳅养殖基地吗

养殖泥鳅的话购买泥鳅苗非常关键,首先要找到靠谱的泥鳅养殖基地,这样引进的鳅苗更佳。那广西有泥鳅养殖基地吗? 广西有泥鳅养殖基地,比如广西玉林市胜源泥鳅养殖? ⒐阄魇と圉郴亍⒐阄骰履圉吵〉取9耗...

2022-08-31

泥鳅养殖环境

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,其肉质清淡、细嫩,肉味鲜美,营养丰富,被誉为“水中人参”,现在的养殖市场还是不错,那么,泥鳅养殖需要什么样的环境? 泥鳅养殖需要在交通方便、水源充足无污染、土质为黏土、排水方...

2022-08-29

鸵鸟养殖技术

鸵鸟的羽、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有生长快、繁殖力强、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,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,那鸵鸟养殖技术是什么? 选择合适的场地搭建养殖场所,然后搭建围栏、饮水、吃食的器具、保温设备、繁殖的...

2022-08-23
点击查看 农业知识 更多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