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人必看,互联网中文知识库!

养猪网 养鸡设备 鸡场设计图

养殖好项目,养殖业什么最赚钱,养殖创业,养殖人必看

热门关键词: 今日生猪价格  as  党章  王祥喜  
母猪 | 大白 | 长白 | 二元 | 杜洛克 | 排行榜 | 猪病用药 | 棉粕价格 | 菜粕价格
| 氨基酸价格 | 蛋氨酸价格 | 赖氨酸价格

首页 > 农业知识 > 正文

冬天小鸟是怎么过冬的?

来源:农业知识 www.yangji120.com/nongye/ 发布时间:2019-09-26

如果是迁徙类的小鸟,会在冬天到来之前迁徙到温暖的地方来度过冬天;如果是非迁徙类的鸟,会找一个相对温暖干燥的地方进行休眠,以降低消耗来度过冬天。所以,不同的小鸟过冬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。

一、部分鸟类过冬的介绍

1.夜莺

当食物缺乏的寒冬季节到来,夜鹰便会找一个避风的树洞躲起来,进入休眠状态。这时候,它的体温就会从38度降到20度左右,以减少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。

2.燕子

生活在欧洲北部的一些燕子,每当冬季遇到寒潮袭击时,也会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,进入休眠状态。雨燕的成鸟会向温暖的南方飞去;而鸟巢中刚孵化出来的小鸟,便进入休眠状态,等待亲鸟回来喂食。

3.白胸秧鸡

秧鸡选择干燥的石洞或泥洞,钻到里面冬眠了。秧鸡在洞里不吃不动,或很少活动,呼吸次数减少,血液循环减慢,新陈代谢减弱,尽可能减少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,凭借贮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命。

4.大雁

大雁迁徙的时候喜欢形成一个庞大的数量聚集在一起,一会形成一字型,一会形成人字型。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-2个月的时间,春天北去,秋天南往。

5.虎皮鹦鹉

虎皮鹦鹉有类似于迁徙的行为,在澳大利亚,每年冬天(6月到9月)占据北方,到夏天(9月到1月)又聚集到南方。在比较寒冷的季节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区,炎热的季节则会前往南澳。

6.北极燕鸥

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,是候鸟,每年经历两个夏季,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,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,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,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。

全国猪价

相关推荐

吊金钟怎么摘心

吊金钟别称铃儿花、倒挂金钟及灯笼花等,形如倒挂金钟,故而得名吊钟花。吊钟花蜜为蜂鸟的主要食粮之一。那吊金钟怎么摘心? 吊金钟小苗生长到10cm左右进行第一次摘心,促进新的枝芽生出。当新的枝条长出8片叶子时进行...

2022-11-16

广玉兰怎么施肥

春季施氮肥,如尿素等,起到提苗的作用。夏季花后可以施点复合肥,补充营养,促使花芽分化。秋季一般就不用施肥了,冬季施有机肥,为来年的生长做好准备。施肥采用穴施,在树根的周围放射性的开三个沟,将肥料放入放射...

2022-11-15

土蜂怎么过冬

土蜂可采用抱团取暖的办法来过冬。当巢内温度低于13℃时,它们就互相依靠。围着蜂王紧紧结成一个球形团,防止降温,互相取暖。温度越低,它们结团越紧。在最冷的时候,蜂球内的温度竟能保持在二十度以上。...

2022-11-15

耕地怎么施肥

深翻土地之际需要施一些基肥,等植株慢慢生长后再进行喷灌。耕地种植品种不同,施肥量也不同,根据日常生长情况酌情施加氮肥;施肥完成后要注意浇水量的控制。...

2022-11-15

花儿怎么施肥

给花儿施肥要根据具体种类以及生长情况来进行。观叶型植物可以多添加氮肥,观花植物可以调节肥水比例;生长期间如果植物叶子颜色暗淡,要及时补充肥料,每次施肥后及时浇水。...

2022-11-15

炭灰怎么施肥

在使用炭灰施肥时,需要将一些颗粒比较大的木炭块筛选出,最好是用工具将其弄碎之后使用。或是提前将其磨成粉状,这样方便后续工作。炭灰施肥多用在绿植中,用量不宜过多。...

2022-11-15

怎么给墨兰施肥

墨兰施肥需要根据季节以及生长情况而定。秋天和冬天由于气温较低,墨兰生长速度变慢,可以20天为周期使用一次肥料。春天温度适宜,施肥约一个月一次。施肥时可以配合浇一些清水。...

2022-11-15

盆栽桃怎么过冬

种植盆栽桃树在过冬时,可以将盆栽桃树移到室内养护,也可以将盆栽埋入地下养护。冬季桃树会进入休眠期,但是这个时候也要为它适当进行浇水,一般半个月左右浇一次水就可以了。注意控制好养护环境,不要让温度忽高忽低...

2022-11-15

林蛙是怎么过冬的

林蛙基本上越冬方式是在水下越冬,人工养殖的林蛙一般在专门搭建的越冬池进行冬眠,而野生的林蛙一般潜藏在较深的水体中进入冬眠状态,以躲避寒冷的冬季,度过休眠期。...

2022-11-15

比熊怎么过冬

挑选营养均衡的狗粮,保证比熊运动量,避免受凉淋雨,狗窝放在家里温暖的地方,避开通风处;控制比熊的食量,狗窝内铺好毛毯或厚毛巾,家里常备益生菌;外出活动时保护好比熊的脚掌,回家后用热毛巾擦拭,检查有无异物。...

2022-11-15
点击查看 农业知识 更多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