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殖人必看,互联网中文知识库!

养猪网 养鸡设备 鸡场设计图

养殖好项目,养殖业什么最赚钱,养殖创业,养殖人必看

热门关键词: 今日生猪价格  as  党章  王祥喜  
母猪 | 大白 | 长白 | 二元 | 杜洛克 | 排行榜 | 猪病用药 | 棉粕价格 | 菜粕价格
| 氨基酸价格 | 蛋氨酸价格 | 赖氨酸价格

首页 > 农业知识 > 正文

小红鲫鱼的养法介绍

来源:农业知识 www.yangji120.com/nongye/ 发布时间:2019-09-20

小红鲫鱼就是红鲫鱼,现在有些家庭里喜欢养殖这个品种,那么小红鲫鱼的养法您是否清楚呢?一起来看看吧!

小红鲫鱼的养法

第一:鱼缸。先将鱼缸用高锰酸钾进行全面消毒,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。各种过滤器材、氧泵、加热棒彻底清洗、曝晒。再放水静养2-3天。要在鱼缸中增加放养量,新买来的鱼则不能按上述方法放养,应先在另一容器内放养7-10天,观察鱼体确实无病后,才能放入鱼缸中一起喂养,以防病原体带入缸中而感染健康的个体。(很重要)

第二:水体。鱼缸中的水体酸碱度以中性(PH7-7.4)为宜。水族箱内污浊发白的水最容易发生死鱼,出现此情况,应及时采取措施或把水全部换掉。水温一般保持在15-25℃之间最适宜。注意水温,使冬暖而夏凉。(顺其自然)

第三:饵料和投喂方法 。饲食须有定时定量,宁少勿太多。在水族箱饲养投饵时应特别注意投喂量不宜过大,根据平日观赏情况只喂七八成饱即可,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,轻则造成鱼的消化不良,重则剩食破坏水质,晚上最好不要喂食。

第四: 不同的鱼类尽量不养混养。使用玻璃缸宜多放在露天,少放在室内。见天不见日最好, 放在阳台上。

关于小红鲫鱼的相关问题今天就给您总结整理到这儿了,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全国猪价

相关推荐

鲫鱼生活环境及特点

鲫鱼是体型适中,杂食性,分布水域广等特点,使得其成为了钓友最常钓的对象鱼之一。了解鲫鱼的分布范围、食性、种类区别等,更是有助于改变钓技,针对不同鱼情作钓。那么,鲫鱼生活环境及特点是什么? 鲫鱼是常见的淡水...

2022-10-31

鲫鱼寿命

鲫鱼是杂食性鱼类,食性广、适应性强、繁殖力强、抗病力强、生长快、对水温要求不高,便于养殖,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。那么,鲫鱼寿命是多少? 鲫鱼寿命在10年左右,部分野生的鲫鱼能存活15年左右。鲫鱼是我国最常见...

2022-09-27

懒人的中蜂土养法

中蜂又称中华蜂、中蜂、土蜂,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,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,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,我国现在很多地区都在养殖,那懒人的中蜂土养法是什么? 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、巢框、...

2022-09-26

草鱼和鲫鱼的区别

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鱼,而人们常吃的鱼多以淡水鱼为主,草鱼和鲫鱼就是人们经常会吃的两种淡水鱼类,而且这两种鱼的外观还很相似,很多人都不知道草鱼和鲫鱼之间有什么区别,其实两者之间也有所不同,今天我会做详细...

2022-08-13

黄金鲫鱼一年能长多大

黄金鲫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以散鳞镜鲤为母本,红鲫为父本,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鲤鲫杂交种。那黄金鲫鱼一年能长多大? 黄金鲫鱼一年能长多大500-750g左右,具体要根据饲养环境来定。黄金鲫属于杂交种,形态十分...

2022-08-09

鲫鱼和什么鱼混养最好

鲫鱼和草鱼等食草性的鱼类混养,因为二者习性不一样,鲫鱼喜欢栖息水底,草鱼喜欢在中层或者下层生活。它们也不是捕食的关系,混养时不用担心会将其吃掉。...

2022-07-26

鲫鱼最大能长多少斤

一般野生鲫鱼能长到0.3-1.5斤左右,人工养殖的鲫鱼能长到1-2斤左右,也有极少数的鲫鱼品种如工程鲫能长到3-8斤左右,具体跟生长环境有关。鲫鱼是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,从幼苗长到150克重大约需要三年时间。...

2022-07-24

鲫鱼喜欢吃什么食物

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,也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,深受消费者欢迎。那鲫鱼喜欢吃什么食物? 鲫鱼采食面广,喜欢吃水草、牧草、水藻、硅藻、小虾、蚯蚓、幼螺、昆虫等食物。鲫鱼采食的时间要根据季节来定,春...

2022-07-22

鲫鱼寿命多长

鲫鱼是鲤科、鲫属鱼类,为温水性鱼类,喜欢在水域底层活动,分布广泛。那鲫鱼寿命多长? 鲫鱼寿命要根据品种来定,人工养殖鲫鱼寿命在10年左右,仿野生环境生长鲫鱼寿命在12年左右,纯野生环境生长鲫鱼寿命在15年左右。...

2022-06-23

红色鲫鱼是什么品种

鲫鱼是典型的底层鱼类之一,适应能力非常强,在pH值为4或pH值为9的水质中均能存活,且品种多样,那红色鲫鱼是什么品种? 红色鲫鱼是金鲫鱼或草金鱼,外形跟日本锦鲤相似,是人工饲养时发生变异而形成的品种。其生存力强...

2022-06-13
点击查看 农业知识 更多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