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农业部在11月供需报告中将2016/17年度美豆产量和单产如期上调至纪录高位,进一步坐实丰产格局,但伴随着收割期的结束,丰产利空被逐渐消化,来自出口需求的强劲和技术买盘的推动使得美豆趁势掀起一波涨势,自11月17日起至今持续七日收涨,创下3月以来最长涨势,累计涨幅超过7%,11月28日美豆主力期约盘中触及7月19日以来最高位1065美分,但周二美豆从四个半月高点归落1.2%,因多头获利平仓抛售,且原油期货大幅下挫也带来下行压力。而在慈缵间我国豆类市场也没闲着,在进口大豆到港延期和豆粕现货供应总体偏紧的市场现状中,连粕持续增仓上行并打破前期高点,且一度涨至近五个月高位,而豆粕现货价格则在半个月之内涨幅高达400元/吨,在全球豆粕市场需求总体疲软的背景下成为“一枝孤秀”。目前我国豆粕现货市场供应紧张格局持续,虽然有进口大豆潞傍到港但并未浮现显然改善,伴随终端市场进一步加大备货和提货节奏,国内油厂豆粕库存持续下降,多数工厂几乎已无现货可售,多以执行合同为主,因而支撑油厂挺价心理。 根据上周五(11月25日)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数据显示,截至11月17日当周的美豆出口净销售总量189.86万吨,大幅超出预估区间,其中最大买家中国抢购217.96万吨,创下逾三个月最高,但当周出口装船280.82万吨,自之前一周创下的年度高位归落。而据本周一(11月28日)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周报显示,截至2016年11月24日当周,美豆出口检验量为209.0724万吨,较上周修正后的267.2069万吨浮现下滑,但依然高于去年同期的198.555万吨,且位于业内预期范围的高端。 据市场船期数据显示,11月份国内进口大豆预期到港量为850万吨,12月份到港量预计在800-850万吨之间,关键还要看后期好望角航线的美湾大豆及美西大豆的到港情况,根据贸易商数据显示,10月全球对华大豆装船量约1000万吨,11月对华装船量将达到930万吨,12月份装船量市场存在分歧但集中在600-700万吨之间。而眼下陷入12月,虽然我国进口大豆开始潞傍集中到港,部分油厂也普遍恢重开机,但受到船期延迟(好望角-大西洋航线较巴拿马运河-太平洋航线均匀增添10-15天航程)和港口大豆卸船入厂并不流畅,致使仍有许多工厂暂时性缺豆,因而或使得国内预期中的进口大豆到港压力将进一步推迟释放。 因大豆压榨利润丰厚,随着大豆潞傍到厂,油厂向来处于高水平加工,陷入11月20号后,油厂开机率已持续几周持续提高,但国内豆粕供应总体缺仍处于紧张局面。截止11月27日,国内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豆粕总库存量39.36万吨,较上周的41.74万吨降2.38万吨,降幅5.70%,较去年同期的63.4万吨降34.16%,因此近期豆粕价格现货如此之高主要因为缺货。目前国内除东北外另外区域豆粕供应都尤其紧张,供应紧张迟迟不能缓解的主要缘故是油厂预售了大量合同,目前不少油厂11月、12月合同已基本预售尽毕,大多数油厂豆粕无库存,基本现产现提,一些油厂年前都将以执行合同为主。 由于终端饲料企业物理库存尤其低,加之中国2017年春节光阴较往年提前(1月27日为年三十),这意味追收端节前备货光阴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前,今年12月下旬的豆粕需求要备两个月的库存。另外豆粕处于涨势,中下游每个环节都在踊跃备货,需求骤然增添,透支了后期需求,因此尽管12月份大豆到港高达930万吨,当前油厂周均匀压榨量高达180万吨,但货源从供应紧张局面到宽松需要一个过程,预计12月下旬之后供应紧张局面才会初步得到缓解,但真正浮现供应压力约摸得到春节以后。
|